疤痕分類
人的皮膚受損後,可能會形成疤痕,以下是疤痕的四大類型。 1.表淺性疤痕(Superficial Scar):- 當傷口僅影響到皮膚的表皮或淺真皮層時形成的疤痕。
- 不會突起或凹陷,只會在受傷區域出現局部色素沉澱,可以在適當的護理和防曬的情況下逐漸淡化。
- 在皮膚修復過程中由於膠原蛋白的破壞而導致皮膚凹陷的疤痕,常於膿腫性暗瘡或水痘痊癒後出現。
- 呈現皮膚表面凹陷的情況,類似於凹槽或坑洞。
- 在皮膚受傷後的癒合過程中,由於身體過度產生膠原蛋白而形成的疤痕。
- 一般呈暗紅色、突出皮膚表面、觸感略硬,並伴隨痕癢。通常在傷口癒合後一至兩個月內出現,大約會維持一至兩年時間才會逐漸縮小、變平、變軟。
- 成因與增生性疤痕相似,是一種纖維母細胞增生的皮膚問題,亦與遺傳基因有關。
- 通常呈現為突出的紅色或深色疤痕組織,並可能伴隨疼痛、癢或灼熱感,狀似螃蟹的腳爪。蟹足腫不會自行消退,而且可能會隨時間不斷增大,超出原本受傷範圍。
疤痕增生治療方法
常見的治療疤痕增生方式包括了藥物注射、手術切除、冷凍和激光治療,每種方法都有其潛在風險和副作用。1. 注射藥物:局部注射類固醇或5-FU化療藥物於疤痕組織中可以抑制纖維細胞增殖,軟化疤痕組織並減少大小和厚度。「5-FU」(5-氟尿嘧啶)是一種常用於治療某些癌症的化療藥物,但它在治療疤痕增生方面也具有顯著的效果,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可以配合類固醇合併注射,或作為手術切除疤痕增生後的輔助治療。
注射5-FU化療藥物到疤痕中可以抑制纖維細胞增殖,減少疤痕的大小和厚度。治療周期通常是每隔幾週注射一次,並需要持續數月。
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可能出現輕微疼痛、發紅或搔癢等反應,但通常都是輕微且短暫的。5-FU化療藥物注射並不會有類固醇的副作用(如皮膚色素變化、微血管增生和皮膚凹陷), 而且縮小疤痕效果顯注。
2. 放射治療:患者在手術後的24小時內可以接受第一次低劑量放射治療,然後第二和第三天再接受一次放射治療 (總共三次) 通過輻射抑制細胞生長,減少形成新疤痕的機會。結合放射治療後,疤痕增生復發的機會可以大幅降低。
3. 手術切除:手術可以切除體積較大的疤痕,但術後疤痕再次出現的機率很高,而且新形成的疤痕可能比原疤痕更大, 所以很少只單以手術去除疤痕增生, 通常是手術後配合放射治療一起使用。
4. 冷凍治療:冷凍治療利用極低溫度的液態氮來破壞疤痕中的纖維組織,從而使疤痕收縮或表面變平。副作用包括疼痛、水泡、色素沉著和傷口感染。
5. 激光治療:激光治療可以淡化疤痕顏色並減緩增生速度,治療後可能出現疼痛、紅腫,但通常會隨時間減輕。
每種疤痕類型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才能有助徹底治療疤痕增生。如果對自己的疤痕狀況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絡本中心以獲得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及每種治療選項的潛在風險與副作用。